貨車司機貿易安全培訓:避免貨物擠壓的裝載安全要點
在貨車運輸過程中,貨物擠壓是導致貨物損壞的常見問題之一,不僅會造成經濟損失,還可能影響運輸效率。因此,掌握避免貨物擠壓的裝載安全要點至關重要。
貨物裝載前的準備工作是避免擠壓的基礎。首先要對貨物進行全面了解,包括貨物的尺寸、重量、形狀、材質以及是否易碎等特性。不同特性的貨物在裝載時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易碎品需要更寬松的空間和更穩妥的固定,而重型貨物則需要考慮承重分布。同時,要清理貨車車廂,確保車廂內部平整、干凈,沒有突出的硬物或尖銳物體,這些都可能在運輸過程中對貨物造成擠壓或刮擦。如果車廂內有殘留的雜物,要及時清理;若車廂底板不平整,可鋪設木板或鋼板進行找平,為貨物提供一個穩定的放置基礎。
合理規劃貨物的裝載順序也能有效避免擠壓。一般來說,應遵循 “重不壓輕、大不壓小” 的原則。較重的貨物應放在車廂底部,且盡量分布均勻,這樣可以降低貨車的重心,保證行駛過程中的穩定性,同時避免較重的貨物壓壞較輕的貨物。體積較大的貨物適合放在車廂兩側或后部,為體積較小的貨物留出合適的空間,防止大貨物對小貨物形成擠壓。對于易碎品、精密儀器等特殊貨物,應優先裝載在相對安全的位置,比如車廂前部或中間,周圍用柔軟的緩沖材料隔開,與其他貨物保持一定距離,減少被擠壓的風險。
貨物的堆疊方式直接影響是否會發生擠壓。在堆疊貨物時,要確保貨物之間排列整齊,相互之間留有適當的間隙,這樣不僅有利于空氣流通,還能在車輛行駛產生晃動時,減少貨物之間的相互碰撞和擠壓。對于箱裝貨物,應按照箱體上的指示箭頭進行堆疊,避免倒置或傾斜放置,防止貨物在堆疊過程中發生坍塌或擠壓。對于形狀不規則的貨物,要根據其形狀特點進行合理擺放,盡量使其與周圍貨物貼合緊密但又不產生過度擠壓,必要時可以使用模具或托架來固定貨物的形狀和位置。
有效的固定措施是防止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發生位移和擠壓的關鍵。根據貨物的重量和尺寸,選擇合適的固定工具,如繩索、綁帶、緊固器、網罩等。在使用繩索或綁帶固定貨物時,要注意捆綁的力度,既要保證貨物被牢固固定,又不能因捆綁過緊而對貨物造成擠壓損壞。捆綁點應選擇貨物的堅固部位,避免綁在易碎或易變形的地方。對于堆疊較高的貨物,除了底部固定外,還需要在中部和頂部進行固定,防止貨物在行駛過程中因慣性而傾倒,對下層貨物造成擠壓。對于一些小型零散貨物,可以使用箱子或托盤進行集中裝載,然后再對箱子或托盤進行固定,避免貨物在車廂內隨意晃動產生擠壓。
裝載過程中要注意控制貨物的裝載高度和寬度,不能超過貨車的額定裝載范圍。如果貨物裝載過高,不僅會影響貨車的穩定性,增加行駛風險,還可能在通過橋梁、隧道或涵洞時與建筑物發生碰撞,導致貨物被擠壓損壞;而裝載過寬則可能在會車或行駛在狹窄路段時,與其他車輛或物體發生摩擦擠壓。因此,要嚴格按照貨車的裝載標準進行裝載,確保貨物的高度和寬度在規定范圍內。同時,要保證貨物的重心處于合理位置,一般來說,貨物的重心應位于貨車車廂的中部偏前位置,這樣可以使貨車的受力更加均勻,減少因重心偏移而導致的貨物擠壓。
不同類型的貨物有其特殊的裝載要求,需要區別對待。對于生鮮食品等易損壞貨物,在裝載時要避免過度堆疊,防止下層貨物被壓壞,同時要注意通風,避免貨物因悶熱而變質,而通風的空間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貨物之間的擠壓。對于液體貨物,要確保容器密封完好,放置時要保持平穩,避免傾斜或倒置,防止液體泄漏對其他貨物造成污染和擠壓。對于金屬制品等重型貨物,裝載時要注意分散重量,避免集中放置在某一區域,導致車廂底板變形或貨物之間相互擠壓,必要時可以在貨物之間放置隔離板,增強穩定性。
裝載完成后,要進行全面檢查。仔細查看貨物的堆疊是否牢固,固定工具是否松動,貨物之間是否存在過度擠壓的情況。可以輕輕晃動貨物,觀察其是否有位移的跡象;檢查綁帶的松緊程度,如有松動要及時加固。同時,要檢查貨車的車門、欄板等是否關閉嚴實,防止在行駛過程中因車門或欄板打開而導致貨物掉落或受到外部擠壓。在運輸途中,司機應定期停車檢查貨物的狀況,特別是在經過顛簸路段或急剎車后,要查看貨物是否發生位移、堆疊是否坍塌以及是否有擠壓損壞的情況,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進行處理,確保貨物在整個運輸過程中保持完好。
總之,避免貨物擠壓需要從裝載前的準備、裝載順序的規劃、堆疊方式的選擇、固定措施的實施以及裝載后的檢查等多個環節入手,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忽視。只有嚴格按照這些安全要點進行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貨物擠壓損壞的情況,保證貨物安全、順利地到達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