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業員工上下班交通安全培訓:廠區周邊步行安全規范
制造企業廠區周邊往往車流、人流交織,且可能存在貨車進出頻繁、道路條件復雜等情況,員工上下班途中的步行安全需要系統規范的指引。從行走路線規劃到特殊場景應對,每一個細節都關系到人身安全,需形成清晰的行為準則。
廠區周邊步行首先要明確路線選擇的基本原則。應優先選擇企業規劃的專用人行道或廠區周邊設置的行人通道,這些通道通常經過安全評估,遠離重型車輛必經之路。若沒有專用人行道,需在道路右側邊緣行走,面朝來車方向,以便及時觀察車輛動態。避免在廠區門口、貨車裝卸區、原料堆放區附近的道路長時間停留或穿行,這些區域車輛進出頻繁,駕駛員視線可能被貨物遮擋,容易發生視線盲區事故。同時,要避開施工路段,若必須經過,需走施工方設置的臨時安全通道,并注意腳下的坑洼、建材堆放等隱患。
過馬路時的安全規范需要嚴格遵守 “一停、二看、三通過”。通過有交通信號燈的路口,需等待綠燈亮起后再通行,切勿闖紅燈或搶行。即使綠燈亮起,也要左右觀察確認安全,防止有車輛搶黃燈或闖紅燈通過。通過沒有信號燈的路口或廠區出入口,要在確認兩側無來車或來車距離足夠遠時快速通過,不可在路中間停留或折返。遇到廠區內的貨車、叉車等車輛進出大門,需主動避讓,待車輛完全駛出或停穩后再通行,避免與車輛搶道。注意貨車的轉彎半徑,大型貨車轉彎時存在 “內輪差”,靠近車身內側行走易被卷入,需與貨車保持至少 3 米以上的安全距離。
步行過程中的行為規范同樣重要。行走時要集中注意力,不玩手機、聽音樂,避免因分心導致對周圍環境變化反應遲緩。多人同行時要排成一列或在人行道內有序行走,不打鬧、不追逐,不占用機動車道。攜帶工具包、文件袋等物品時,要確保物品不遮擋視線或妨礙行走,避免因物品掉落彎腰撿拾時發生意外。雨天或夜間步行,需穿著顏色鮮艷的衣物或佩戴反光標識,提高自身可見性,讓駕駛員能及時發現。夜間行走要走有照明的路段,若光線不足,可攜帶小型手電筒照亮前方道路,同時注意腳下是否有積水、碎石等障礙物。
惡劣天氣下的步行安全需要針對性措施。雨天步行要穿防滑鞋,放慢腳步,避免在積水較深的地方行走,以防跌入窨井或水坑。遇到雷雨天氣,不可在高壓電桿、大樹下避雨,遠離廠區周邊的金屬圍欄、配電箱等,防止觸電。大風天氣要注意空中墜物,廠區周邊可能有廣告牌、施工腳手架、樹枝等,需快速通過這些區域,不在下方停留。雪天或路面結冰時,盡量選擇鋪設防滑墊的通道,行走時雙腳分開,重心放低,小步慢走,避免滑倒。若廠區周邊道路結冰嚴重,可觀察車輛行駛軌跡,選擇車輛碾壓較少、相對平整的路面行走。
特殊時段的步行安全需額外警惕。早高峰時段,廠區周邊可能有大量員工集中步行,同時貨車開始進場卸貨,此時要避免擁擠,與其他行人保持適當距離,防止被推搡到機動車道。晚高峰或夜間,光線條件差,車輛駕駛員視線受限,步行時要更加注意觀察車輛燈光,若發現車輛燈光直射或有車輛減速,需提前停下確認安全。加班晚歸時,盡量結伴而行,選擇主干道行走,不抄近路穿過偏僻的荒地、圍墻縫隙等區域,這些地方可能存在治安或環境隱患。
與廠區內車輛互動時的安全規范不可忽視。遇到廠區內的通勤車、叉車、裝載機等車輛在周邊道路行駛,要主動避讓,不可在車輛前方橫穿或緊跟車輛行走。貨車裝卸貨物時,周邊區域可能臨時堆放貨物或有車輛倒車,需繞行至安全區域,不圍觀或在附近停留。若發現車輛駕駛員未注意到行人,可通過揮手、呼喊等方式示意,切勿突然沖到車輛前方。在廠區停車場周邊步行,要注意倒車的車輛,這些車輛駕駛員的后視鏡存在盲區,需與倒車車輛保持安全距離,不從車頭、車尾處穿行。
意外情況的應急處理能力也需具備。若發現有車輛失控或即將發生碰撞,要立即向垂直于車輛行駛方向的安全區域躲避,切勿沿車輛行駛方向奔跑。不慎摔倒時,若附近有車輛,要盡快蜷縮身體向路邊滾動,遠離車輛行駛路線。遇到他人發生意外,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大聲呼救或聯系廠區保安、值班人員,切勿盲目上前施救導致自身陷入危險。步行時若發現道路設施損壞,如井蓋缺失、路燈損壞等,要及時向企業后勤部門或市政部門反映,同時提醒其他行人注意避讓。
總之,廠區周邊步行安全需要員工將規范內化為自覺行為,時刻保持警惕,根據環境變化調整行走方式。企業也應定期檢查周邊道路安全設施,完善人行道、照明、警示標識等,與員工共同構建安全的步行環境,讓上下班的每一段路程都能平安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