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車司機安全學習及培訓:超寬超高車輛的通行安全要點
超寬超高車輛由于車身尺寸超出普通貨運車輛的標準范圍,在道路通行中面臨著更多的限制與風險,稍有疏忽就可能引發碰撞、剮蹭等事故,因此掌握專門的通行安全要點尤為重要。從出發前的準備到行駛中的操作,再到特殊場景的應對,都需要形成系統的安全規范。
出發前的路線規劃與證件準備是超寬超高車輛安全通行的前提。首先要明確車輛的實際尺寸,包括寬度、高度、長度及裝載后的整體輪廓,對照道路通行標準判斷是否屬于超限運輸。若屬于超限運輸,必須提前向交通管理部門申請超限運輸車輛通行證,注明通行路線、時間及車輛信息,未經批準不得擅自駛入限制路段。
路線規劃時要避開寬度不足、限高較低的道路,優先選擇國道、省道等等級較高的公路,這些道路通常路面寬敞、設施完善,更適合超寬超高車輛通行。同時要提前查詢沿途的橋梁、隧道、涵洞的限高限寬數據,例如橋梁的限高若為 4.5 米,而車輛裝載后高度為 4.8 米,就必須繞行其他路線,避免強行通過導致碰撞事故。可借助導航軟件的貨車模式,輸入車輛尺寸信息,讓系統規劃合適的路線,并在出發前打印紙質路線圖,防止電子設備信號不佳時迷失方向。
裝載貨物的固定與輪廓控制直接影響通行安全。超寬貨物的兩側邊緣需設置醒目的警示標識,如反光條、警示燈,在夜間或惡劣天氣下能提醒其他車輛注意避讓。貨物寬度超出車身部分不得存在尖銳突出物,必要時加裝防護裝置,防止剮蹭到路邊的護欄、樹木或其他車輛。
超高貨物的頂部要進行加固,避免行駛中因顛簸導致貨物晃動或掉落,同時在貨物頂部設置明顯的高度標識,方便觀察是否符合沿途設施的限高要求。裝載過程中要保證貨物重心穩定,避免偏載,否則會影響車輛的操控性能,在轉彎或制動時容易發生側翻。裝載完成后要從不同角度檢查車輛的整體輪廓,確保沒有超出申請的超限范圍,固定貨物的繩索、支架等要牢固可靠,經得起長途顛簸的考驗。
行駛過程中的車速控制與車距保持是安全通行的關鍵。超寬超高車輛的慣性大、制動距離長,行駛時要保持低速勻速,最高車速不宜超過 60 公里 / 小時,在彎道、坡道等復雜路段需進一步降低車速,確保有足夠的反應時間應對突發情況。與前車的安全距離要比普通車輛增加 50% 以上,例如普通車輛在時速 60 公里時保持 50 米車距,超寬超高車輛則需保持 75 米以上,避免跟車過近導致追尾。
會車時要格外謹慎,若對向車道有來車,應提前減速,必要時停車禮讓,在狹窄路段要主動選擇寬敞處停車,讓普通車輛先行通過,切勿搶道行駛。超越其他車輛時,要確認前方有足夠長的直線路段,且對向無來車,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鳴笛示意,緩慢超越,超越過程中要與被超車輛保持足夠的橫向距離,防止車身兩側的超寬部分發生剮蹭。
通過特殊路段時的操作規范需要嚴格遵守。經過橋梁時,要居中行駛,避免車輛重心偏向一側導致橋梁受力不均,同時注意橋梁的限載標識,不得超過其承載能力。通過隧道前要再次確認隧道的限高限寬,打開車輛燈光,降低車速,在隧道內不得隨意變道、超車,保持與前車的安全距離,駛出隧道后不要立即加速,待適應外界光線后再逐漸提速。
經過交叉路口時,要提前減速,觀察四周交通情況,確認安全后再緩慢通過,轉彎時要擴大轉彎半徑,避免車輛尾部因超寬超高而掃到路邊的行人、車輛或設施。通過居民區、學校等人員密集區域時,要減速慢行,禁止鳴笛,注意觀察路邊的行人動態,尤其是兒童和老人,防止他們突然橫穿馬路。
夜間與惡劣天氣下的通行安全措施需進一步加強。夜間行駛時要開啟近光燈、示廓燈和警示燈,避免使用遠光燈直射對向車輛,影響其他司機視線。在沒有照明的路段,要謹慎駕駛,注意觀察道路兩側的輪廓,判斷是否有障礙物或限高設施。遇暴雨、大霧等惡劣天氣,能見度低時應暫停行駛,將車輛停靠在安全地帶,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待天氣好轉后再繼續前行,切勿在視線不良的情況下冒險行駛。
應急情況的處理能力同樣重要。若行駛中發現貨物固定裝置松動,應立即將車輛停靠在不妨礙交通的安全區域,設置警示標志,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重新加固貨物,檢查無誤后再繼續行駛。若不慎剮蹭到路邊設施或其他車輛,要立即停車,保護現場,主動聯系相關部門處理,不得擅自離開。
若遇到道路突然出現的限高桿或障礙物,且無法繞行時,要及時停車,觀察周圍環境,尋求附近居民或交通管理部門的幫助,切勿強行通過。車輛發生故障無法行駛時,要在來車方向 500 米以外設置警示標志(高速公路上需在 1500 米以外),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人員撤離至安全地帶,等待救援車輛到來。
總之,超寬超高車輛的通行安全需要司機具備強烈的安全意識、細致的規劃能力和規范的操作習慣,從每一個細節入手,將風險降到最低,才能確保貨物與車輛的安全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