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員心理情緒的產生與控制
怒哀樂是人們常見的心理情緒反映,汽車駕駛員也是如此,他們因受生活中某些事件的刺激、牽動,從而產生各種各樣、形式不同的愉快、興奮、悲傷、恐懼等情緒狀態。如果駕駛員經常址于某種不穩定心理情緒的支配下駕駛車輛,就有可能妨礙駕駛操作的正常進行,嚴重時還會導致駕駛員不講職業道德和不顧交通法規,甚至盲目蠻干,失去理智.最后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駕駛員的心理情緒波動是導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影響安全行車的心理情緒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緊張 這是駕駛員經常產生的一種心理情緒特別是遇到第一次駕駛汽車或駕駛一輛新型汽車時,總感覺到駕駛操作好像是一件很復雜的事。不僅新駕駛員在某些情況下會產生緊張情緒.就是老駕駛員也有緊張的時候。如某車隊對部分駕駛員進行變換車輛后,規定了諸多條條框框,結果就連駕齡達l5年以上的駕駛員都感到有些緊張,導致駕駛動作失常,接連發生起步熄火、判斷行車路線及關系出現失誤等情況。
錯覺 這種現象主要表現在駕駛員在行車時,因視覺等感官判斷失誤而做出的錯誤決定。比如,明明行駛在上垃路時,卻誤認為是下坡,而下坡時又猛加油,以為是上坡路,有的駕駛員在倒車時,因扭頭后看而把目標看小{有的在直線倒車時.卻總感到車輛倒斜而錯誤地修正方向。此外,夜間在林蔭樹夾道的公路上行駛時,兩旁樹木反光會使駕駛員產生一種汽車在狹窄的通道里行駛的感覺。同時,若道路兩旁樹木變矮或消失后,駕駛員便錯誤地認為駛出“窄遒.這樣很容易因為錯覺而釀成事故。
麻痹 一些駕駛進口車輛或駕齡較長的駕駛員,在道路視線良好、路面沒有復雜變通情況或從城市繁華地段駛出進入郊外高等級道路時,便把安全教育的內容拋置腦后,感到交通法規和檢修是老生常談.以至不能記取血的教訓:特別是長途駕駛已接近目的地時,更易產生麻痹情緒,而此時也正是事故高發期。
急躁 駕駛員如果被要求在限定時間內完成諸多任務或長時問行駛于擁擠的街道上時,再遇上塞車等因素,都容易產生急燥的情緒。有的表現出極不耐頰,有的又是按喇叭,又是罵罵咧咧駕駛員帶有這種情緒行車,常常會使其失去理智,從而導致不尊重客觀事實而強行超車或超速行駛,甚至開斗氣車,致使不安全因素大增。
心理壓力 駕駛員若在行車前因工作上或生活中受到某些傷害、損失、刺激以及與別人發生矛盾時,都會從內心深處表現出焦慮、憂柞或憤懣感。若帶著這種心理壓力駕駛車輛,就會因駕駛員情緒低落,從而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反應能辦下降,直接影響到行車安全.是事故發生的重大隱患。
由上述原因可以看出,消極的心理情緒對安全行車極為有害,應引起駕駛員和車管人員的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控制。那么,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呢?
首先,要規范情緒、常言道,沒有規矩,難成方圓.客觀環境(如氣候、道路、任務、車況等,的影響和主觀因素〔主要是情緒變化)的不同,都可能誘發產生各種消極情緒.因此,車管領導要不失時機地向駕駛員講述所處環境的特點,合理的安排工作。而駕駛員本身也要了解心理情緒變化的危險性,并及時消除隱患。使心理狀態變成“方圓”后,輕松駕車上路:
其次,要加強控制。駕駛員的自我控制能力如何,對調節心理情緒常常起著關鍵性作用。當發現駕駛員理智下降,消極情緒抬頭時,單位領導及車管人員應當機立斷,給予黃牌警告,局國的同行也應及時監督、毒i止和勸解。當感覺心理壓力特別嚴重時,駕駛員應向領導講清原因,情況特殊時可拒絕出車,以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
第三,駕駛員只要一上車,就要始終如一地集中精力,要把無情況當做有情況來對待,把簡單的情況想復雜一些。特別是完成運輸任務返回快到家時,更應防止麻痹思想的產生。
第四,通過對比來治本。人的個性、氣質、志趣等心理特征各有不同,而人的覺悟是情緒變化的根基,但典型的影響卻是共性的。因此在預防變通事故中,應采取正確有效的方法,努力提高駕駛員的思想覺悟和素質,經常運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事例進行安全教育,及時總結行車中的經驗教訓,益于揚優擊劣,從而使駕駛員感到警鐘長鳴,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這是解決心理情緒問題的治本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