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駕駛員安全教育:預防疲勞駕駛的實用方法
夏季,高溫炎熱,對于駕駛員來說,疲勞駕駛的風險顯著增加。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駕駛,不僅容易導致身體疲勞,還可能影響駕駛員的注意力和反應能力,給行車安全帶來嚴重威脅。因此,了解如何預防疲勞駕駛,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夏季行車安全至關重要。
夏季易疲勞駕駛的原因
高溫環境影響
夏季氣溫常常飆升,駕駛室內的溫度在陽光直射下可能會迅速升高。在這樣的高溫環境中,人體的新陳代謝加快,能量消耗增加,容易產生疲倦感。長時間處于高溫狀態下,身體散熱困難,會進一步加重疲勞感,甚至可能引發中暑,影響駕駛員的身體機能和精神狀態。
睡眠質量下降
夏季夜晚相對較短,且天氣炎熱,人們的睡眠質量往往會受到影響。入睡困難、夜間易醒等問題較為常見,導致駕駛員在白天駕車時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大腦和身體處于疲勞狀態,注意力難以集中,對道路上的突發情況反應遲緩。
生理節律影響
午后 13 時至 16 時以及凌晨 2 時至 6 時這兩個時段,人體的生物節律處于低潮。在午后,人體剛剛經歷了午餐,血液流向胃部幫助消化,大腦供血相對減少,容易產生困倦感。而凌晨時段,本是人體深度睡眠的時間,此時駕車,駕駛員的警覺性較低,極易陷入疲勞狀態,出現微睡眠狀況。
駕駛環境因素
長時間在高速公路上行駛,道路環境單一,缺乏變化和刺激,駕駛員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精神逐漸放松,進而產生困倦感。此外,車內通風不良、空氣質量差,也會使人感到頭暈、乏力,加重疲勞程度。
預防疲勞駕駛的實用方法
保證充足睡眠
良好的睡眠是預防疲勞駕駛的基礎。在夏季,盡量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每天保證 7-8 小時的高質量睡眠。避免熬夜,尤其是在駕車前一天晚上,要確保充足的休息。如果夜間開車不可避免,那么在白天應適當增加睡眠時間,提前調整好生物鐘,盡量保證駕車前有 6 小時以上連續睡眠時間,避免 “疲勞疊加”。
合理規劃行程
在出行前,要提前規劃好路線,了解沿途的服務區、休息點等信息。合理安排行車時間,盡量避免在午后或夜間,特別是凌晨時段駕車。如果是長途駕駛,應將行程分成若干段,每段行程之間預留足夠的休息時間。遵循 “逢三必進” 原則,即每路過第三個服務區就應進站休息,讓身體和精神得到充分的放松。
適時停車休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二條第七款規定,駕駛機動車連續駕駛超過 4 小時應停車休息,且休息時間不得少于 20 分鐘。在實際駕駛中,不要等到感覺非常疲勞時才停車休息,應每隔 2-3 小時就主動停車休息片刻。停車休息時,可以下車活動一下腰腿、頸肩等部位的肌肉,做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身體的疲勞感。同時,也可以洗臉洗手,用冷水刺激一下皮膚,提高清醒度。
調整駕駛習慣
避免長期保持一個固定的姿勢開車,長時間固定姿勢會使肌肉僵硬,加重疲勞感。在駕駛過程中,可以小幅度地調整坐姿,變換一下身體的著力點。此外,適當進行深呼吸,增加氧氣吸入量,有助于保持清醒。如果行車途中出現疲勞、困倦癥狀,可開窗呼吸新鮮空氣,讓車內空氣流通起來,改善空氣質量,或者飲用一些咖啡、茶等提神飲料,但要注意適量,避免攝入過多影響身體健康。
利用輔助物品
在車內可以常備一些防暑降溫、提神醒腦的用品,如藿香正氣水、風油精、清涼貼、濕毛巾等。當感覺疲勞時,可涂抹風油精在太陽穴等部位,刺激神經,起到提神的作用;使用清涼貼,給身體降溫,增加舒適感;用濕毛巾擦拭臉部,緩解燥熱和困倦。同時,確保車內空調正常運行,調節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營造一個舒適的駕駛環境,減少疲勞的產生。
FAQs
問: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處于疲勞駕駛狀態?
答:疲勞駕駛有多種表現。從身體感覺上,可能會出現腰酸背痛,這是因為長時間保持坐姿,腰部和背部肌肉持續緊張所致。手腳也可能會有發脹的感覺,血液循環不暢在手腳部位較為明顯。精神狀態方面,精力不集中是顯著特征,開車時容易走神,對周圍車輛、路況變化反應變慢。反應遲鈍體現在面對突發情況時,踩剎車、打方向盤等操作的速度比正常狀態下要慢。思考問題也不再周全,比如判斷車距、選擇行駛路線時會出現失誤,精神處于渙散狀態,無法專注于駕駛任務。情緒上,可能會變得焦慮、急躁,對正常的交通狀況也容易產生不耐煩情緒。當出現這些癥狀時,很可能已經處于疲勞駕駛狀態,此時應盡快采取措施,如停車休息,避免發生危險。
問:如果在駕駛途中感到極度困倦,除了停車休息,還有其他應急方法嗎?
答:如果在駕駛途中感到極度困倦,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可以嘗試一些應急方法來短暫提神,但這些方法只能作為臨時措施,不能替代停車休息。首先,可以將車內空調溫度適當調低,低溫環境能刺激身體,讓人保持清醒一些,但要注意不要調得過低,以免溫差過大引起身體不適。同時,打開車窗,讓新鮮空氣進入車內,改善車內原本沉悶的空氣環境,使大腦能獲取更多氧氣,緩解困倦感。另外,播放節奏明快、動感強烈的音樂也有一定作用,音樂的節奏可以刺激聽覺神經,提高興奮度。還可以吃一些具有刺激性味道的食物,比如薄荷糖,薄荷的清涼味道能刺激口腔和鼻腔神經,起到提神醒腦的效果。不過,這些方法都只是暫時緩解困倦,最穩妥、安全的做法還是盡快找到安全地帶,如服務區或應急停車帶,停車休息,等疲勞感消除后再繼續上路。
問:夏季長途駕駛時,如何合理安排休息時間和行程,以避免疲勞駕駛?
答:夏季長途駕駛時,合理安排休息時間和行程至關重要。在行程規劃方面,出發前要詳細了解路線,明確沿途的服務區位置。盡量避免在午后 13 時至 16 時以及凌晨 2 時至 6 時這兩個疲勞高發時段長時間駕駛。如果行程較長,可將全程分為多個小段,比如每 200 - 300 公里規劃為一段。每段行程之間,要預留足夠的休息時間。按照法規要求,連續駕駛不超過 4 小時就應停車休息不少于 20 分鐘。但在實際操作中,建議每 2 - 3 小時就停車休息一次。停車休息時,不要只是坐在車內,應下車進行適量活動。可以在服務區內散步幾分鐘,活動一下腰腿,做一些簡單的伸展動作,如彎腰、踢腿、轉動頸部等,促進全身血液循環,緩解長時間坐姿帶來的身體疲勞。同時,利用休息時間補充水分和食物,選擇一些易消化、富含營養的食物,如面包、水果、酸奶等,為身體補充能量。另外,如果有同行人員且對方也具備駕駛資格,可考慮輪流駕駛,讓每位駕駛員都能得到充分休息,從而有效避免疲勞駕駛,保障行車安全。
問:車內環境對預防疲勞駕駛有哪些影響?如何營造一個有利于預防疲勞駕駛的車內環境?
答:車內環境對預防疲勞駕駛有著重要影響。空氣質量方面,如果車內通風不良,二氧化碳濃度會逐漸升高,導致空氣渾濁,使人感到頭暈、乏力,加重疲勞感。溫度過高,會使人體新陳代謝加快,能量消耗增加,易產生疲倦;而溫度過低,又可能讓人感覺不適,影響駕駛狀態。噪聲和振動嚴重時,會干擾駕駛員的注意力,使人心煩意亂,也容易引發疲勞。座椅調整不當,長時間駕駛會讓身體某些部位承受過大壓力,導致腰酸背痛等不適。要營造一個有利于預防疲勞駕駛的車內環境,首先要保證良好的通風。可定期開窗通風,或者合理使用空調的外循環功能,讓新鮮空氣進入車內。調節適宜的溫度,夏季一般將車內溫度控制在 25℃ - 27℃較為合適,既能保持涼爽,又不會因溫差過大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減少車內噪聲,可選擇質量較好的輪胎,降低行駛時的胎噪,同時關閉不必要的電子設備,避免產生過多雜音。調整好座椅,使座椅能夠貼合身體曲線,為腰部、背部提供足夠支撐,調整座椅高度、前后位置以及靠背角度,讓駕駛員在駕駛時能保持舒適、自然的姿勢。此外,還可以在車內放置一些具有清新氣味的香薰,如檸檬味、薄荷味的香薰,其散發的氣味有助于提神醒腦,改善駕駛環境。
問:夏季夜間行車容易疲勞,有什么特別的預防方法嗎?
答:夏季夜間行車容易疲勞,可采取以下特別預防方法。首先,白天要保證充足的休息,盡量補足睡眠,讓身體和大腦得到充分恢復,以應對夜間行車的疲勞。在出發前,檢查車輛燈光系統,確保大燈、霧燈等都能正常使用,良好的照明可以讓駕駛員更清晰地看清道路狀況,減少因視線問題帶來的精神緊張和疲勞。夜間行車時,合理使用燈光,在沒有路燈或照明條件差的路段,使用遠光燈,但遇到對向來車時,要及時切換為近光燈,避免燈光眩目影響對方駕駛員視線,同時也防止因頻繁切換視線導致自身疲勞。保持車內光線柔和,可打開車內的小夜燈,但亮度不宜過高,以免與車外黑暗環境形成強烈反差,加重眼睛疲勞。控制好車速,不要超速行駛,穩定的車速可以減少駕駛操作的頻率,降低疲勞感。與前車保持比白天更大的車距,以便有足夠的時間和距離應對突發情況,減少精神壓力。另外,可每隔一段時間通過嚼口香糖、聽廣播等方式,刺激神經,保持清醒。如果感到困倦,不要強撐,應盡快到服務區或安全地帶停車休息,可適當小睡一會兒,讓身體得到放松,消除疲勞后再繼續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