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品運輸駕駛安全培訓:特殊物資運輸的應急處理規范
在危險品運輸領域,不同類型的特殊物資具有獨特的理化性質,這直接決定了其應急處理的方式方法。了解這些基本特性是做好應急處理的前提。
爆炸品是一類極具危險性的物資,它們對撞擊、摩擦、高溫等外界刺激極為敏感,一旦受到激發,就可能發生劇烈爆炸,產生強大的沖擊波和高溫火焰,對周圍環境和人員造成毀滅性的破壞。在運輸過程中,若發現爆炸品包裝出現破損、泄漏等情況,駕駛員應立即停車,將車輛駛至遠離人群、建筑物、火源的空曠地帶,設置警示標志,嚴禁無關人員靠近。此時絕不能進行任何可能產生火花的操作,如使用明火照明、敲擊金屬等,同時要及時向當地公安、消防部門報告,等待專業人員前來處理。
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同樣不容忽視。這類物資通常被盛裝在高壓容器中,當容器受到高溫、撞擊等影響時,可能會發生破裂,導致氣體泄漏。不同的氣體性質各異,如氧氣屬于助燃氣體,泄漏后會加劇火災的燃燒;而氨氣則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泄漏后會對人體呼吸道造成嚴重傷害。若發現氣體泄漏,駕駛員應迅速判斷泄漏氣體的種類,根據其性質采取相應措施。對于助燃氣體泄漏,要立即熄滅周圍所有火源,避免發生燃燒或爆炸;對于有毒氣體泄漏,駕駛員應首先做好自身防護,佩戴好防毒面具等防護用品,再進行相關操作,同時引導周圍人員逆風撤離至安全區域,并及時報警。
易燃液體具有易揮發、易燃燒的特點,其蒸氣與空氣混合后,在一定濃度范圍內遇到火源就會發生爆炸。運輸過程中,若出現易燃液體泄漏,駕駛員應立即停車,關閉車輛發動機,切斷一切火源。對于泄漏的液體,要根據其性質采用合適的吸附材料進行吸收,如使用沙土吸收汽油、柴油等。切勿用水直接沖洗,以免造成液體擴散,擴大危險范圍。處理完畢后,要對污染區域進行徹底清理,并將用過的吸附材料按照危險廢物處理規定進行處置。
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具有強氧化性,它們在與其他物質接觸時,可能會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釋放出大量的熱量,甚至引發燃燒或爆炸。這類物資在運輸過程中,若發生泄漏,駕駛員應避免其與可燃物質、還原劑等接觸。對于泄漏的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要小心收集,避免散落。收集過程中,操作人員要佩戴好防護手套、護目鏡等防護裝備,防止皮膚直接接觸。收集后的物資要妥善存放,等待專業人員進行處理。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對人體和環境具有極大的危害,它們可能通過呼吸道、皮膚接觸等方式進入人體,導致中毒或感染疾病。若在運輸途中發生泄漏,駕駛員必須做好嚴密的個人防護,穿戴好防護服、防毒面具等。對于泄漏的物資,要使用專用的工具和容器進行收集,避免其擴散到土壤、水源中。同時,要對污染區域進行隔離,防止無關人員進入。處理完成后,駕駛員要對自身進行徹底清潔消毒,并將污染的防護用品按照規定進行處理。
腐蝕品具有強烈的腐蝕性,能夠腐蝕金屬、破壞有機體。運輸過程中,若腐蝕品發生泄漏,駕駛員應根據其酸堿性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對于酸性腐蝕品泄漏,可使用堿性物質進行中和;對于堿性腐蝕品泄漏,則可使用酸性物質進行中和。在處理過程中,操作人員必須穿戴好耐腐蝕的防護裝備,避免皮膚直接接觸泄漏物。中和后的廢液要按照環保要求進行處理,防止污染環境。
運輸途中常見應急狀況及應對措施
運輸途中,車輛故障是可能遇到的突發狀況之一,而對于危險品運輸車輛來說,故障處理更需謹慎。若車輛發生爆胎,駕駛員要保持冷靜,雙手緊握方向盤,避免急打方向,緩慢減速,將車輛平穩停靠在安全地帶。停車后,要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在車輛后方規定距離設置警示標志,提醒過往車輛注意。更換備胎時,要確保周圍無火源、無明火,對于運輸易燃易爆危險品的車輛,更換過程中要避免產生靜電,可采取接地等措施。更換完畢后,要對車輛進行全面檢查,確認無其他問題后再繼續行駛。
當車輛發動機出現故障,如熄火無法啟動時,駕駛員應將車輛停靠在安全位置,做好安全警示措施。對于運輸易燃、易爆等危險品的車輛,切勿自行拆卸發動機,以免引發危險。應立即聯系專業的維修人員,并向當地相關部門報告車輛所處位置和所載危險品的種類,等待專業人員前來處理。在等待過程中,駕駛員要堅守崗位,密切關注周圍環境的變化,防止發生意外。
交通事故是危險品運輸中較為嚴重的應急狀況。一旦發生碰撞、追尾等交通事故,駕駛員應首先檢查有無人員受傷,若有人員受傷,要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并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同時,要查看車輛所載危險品的包裝是否完好,有無泄漏跡象。若未發生泄漏,要保護好事故現場,設置警示標志,防止二次事故發生,并及時向交警部門和運輸單位報告。若發生危險品泄漏,要按照前面所述的不同危險品類型的應急處理方法進行初步處理,同時引導周圍人員撤離至安全區域,等待專業救援人員的到來。
運輸途中遭遇惡劣天氣也是常見的情況,不同的惡劣天氣對應著不同的應對策略。在暴雨天氣中,能見度低,路面濕滑,車輛容易打滑。駕駛員應降低車速,保持與前車的安全距離,開啟近光燈、示廓燈和危險報警閃光燈。盡量避開積水路段,若無法避開,要確認積水深度在車輛安全通過范圍內方可緩慢通過。若車輛在積水中熄火,切勿再次啟動發動機,以免損壞車輛,應及時聯系救援人員。
大霧天氣會嚴重影響能見度,駕駛員要開啟霧燈、近光燈、示廓燈和危險報警閃光燈,降低車速,保持安全車距。在視線極差的情況下,應選擇安全地點停車等待,待大霧散去或能見度好轉后再繼續行駛,切勿冒險前行。停車時要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并在車輛后方設置警示標志,提醒其他車輛注意。
大風天氣對危險品運輸車輛,尤其是大型貨車影響較大,容易導致車輛側翻。駕駛員要握緊方向盤,保持車輛穩定行駛,避免在空曠地帶、橋梁、隧道口等風力較大的地方停留。遇有強風時,應將車輛停靠在避風處,待風力減弱后再繼續行駛。同時,要檢查車輛所載危險品的固定情況,防止因風力過大導致物資掉落。
高溫天氣下,危險品容易因溫度升高而發生變質、揮發甚至爆炸。駕駛員要盡量避開高溫時段運輸,選擇在早晚溫度較低的時候行駛。在運輸過程中,要定期檢查車輛的冷卻系統,確保其正常工作,防止發動機過熱。對于怕熱的危險品,如某些易燃液體、氧化劑等,要采取遮陽、降溫等措施,如使用遮陽篷、噴水降溫等,確保物資處于安全的溫度范圍內。
應急設備的使用與維護
應急設備是危險品運輸過程中保障安全的重要工具,熟練掌握其使用方法并做好日常維護至關重要。滅火器是必不可少的應急設備之一,不同類型的滅火器適用于不同類型的火災。干粉滅火器適用于撲救易燃液體、氣體、電氣設備等火災;二氧化碳滅火器適用于撲救貴重設備、精密儀器等火災。駕駛員要熟悉所配備滅火器的類型和使用方法,定期檢查滅火器的壓力是否正常,確保其處于有效狀態。在使用滅火器時,要站在上風向,對準火焰根部噴射,直至火焰熄滅。
防護用品對于駕駛員的自身安全保護起著關鍵作用。防毒面具能有效防止駕駛員吸入有毒氣體,在使用前要檢查面具的密封性和濾毒罐的有效性,確保其能正常發揮作用。防護服要選擇具有相應防護性能的材質,如防腐蝕、防火等,定期檢查防護服是否有破損,如有破損要及時更換。護目鏡能保護駕駛員的眼睛免受有害物質的傷害,使用前要檢查鏡片是否清晰、無破損。
警示標志在應急處理中用于警示過往車輛和人員,防止意外發生。危險品運輸車輛應配備足夠數量的警示標志,如警示燈、警示旗、三角警示牌等。要定期檢查警示標志的完好性和清晰度,確保其在夜間或惡劣天氣下也能清晰可見。在設置警示標志時,要按照相關規定放置在合適的位置,如車輛后方一定距離處,以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
通信設備是駕駛員在應急情況下與外界聯系的重要工具,如對講機、手機等。要確保通信設備電量充足,信號良好,定期進行檢查和充電。在運輸途中,要保持通信設備暢通,以便在發生緊急情況時能及時與運輸單位、救援部門取得聯系,報告相關情況。
FAQs
問:運輸途中發現危險品泄漏,且自身沒有專業防護裝備時,應該怎么做?
答:當運輸途中發現危險品泄漏且自身沒有專業防護裝備時,駕駛員首先要保持冷靜,切勿慌亂。應立即將車輛駛至遠離人群、建筑物、火源及水源的空曠地帶,盡量選擇地勢較高、通風良好的位置,避免泄漏物擴散到敏感區域。停車后,迅速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并在車輛周圍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警示半徑應根據危險品的性質和泄漏量適當擴大,一般至少在 50 米以上,嚴禁無關人員和車輛靠近。
接下來,駕駛員要盡快撤離至安全區域,撤離時應選擇逆風方向,避免吸入泄漏物產生的有毒氣體或接觸到泄漏的危險物質。到達安全地帶后,立即撥打當地公安、消防、環保等相關部門的電話,準確報告事故地點、泄漏危險品的名稱、數量、包裝情況以及泄漏程度等信息,以便專業救援人員攜帶合適的防護裝備和處理設備及時趕到現場。
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駕駛員要時刻關注泄漏情況的變化,切勿返回車輛或泄漏區域,以免發生危險。同時,要保持通信暢通,隨時準備配合救援人員的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協助。需要注意的是,在沒有專業防護裝備的情況下,絕對不能嘗試自行處理泄漏物,以免造成自身傷害或擴大事故后果。
問:運輸易燃易爆危險品時,車輛突然發生火災,應采取哪些應急措施?
答:運輸易燃易爆危險品時車輛突然發生火災,情況極為危急,駕駛員必須迅速采取有效的應急措施。首先,要立即將車輛停靠在安全位置,盡量遠離人群、建筑物、加油站等易燃易爆場所,避免火勢蔓延造成更大的損失。停車后,迅速關閉車輛發動機,切斷電源,防止電路短路加劇火勢。
然后,駕駛員要穿戴好車上配備的防火防護裝備,如防火服、防火手套等,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嘗試使用車載滅火器進行初期滅火。使用滅火器時,要針對火焰根部噴射,注意保持安全距離,避免被火焰灼傷。若火勢較小且能夠控制,滅火后要繼續觀察,防止復燃。
若火勢較大,無法用車載滅火器撲滅,駕駛員應立即撤離至安全區域,并撥打 119 報警電話,清晰準確地報告火災發生的地點、車輛所載易燃易爆危險品的種類、數量以及火勢情況等信息。同時,向周圍人員發出警示,引導他們遠離火災現場,防止發生爆炸等意外造成人員傷亡。
在等待消防救援人員到來的過程中,駕駛員要堅守在安全距離外,向消防人員指明危險品的具體位置和特性,以便他們采取針對性的滅火措施。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對于某些易燃易爆危險品,如遇水會發生反應的物質,要及時告知消防人員,避免使用錯誤的滅火方法,導致火勢擴大或引發爆炸。
問:運輸有毒性危險品時,駕駛員不慎接觸到泄漏物,應如何進行應急處理?
答:運輸有毒性危險品時,駕駛員不慎接觸到泄漏物,應立即采取緊急處理措施,以減少有毒物質對身體的傷害。首先,要迅速脫離接觸環境,盡快到達空氣新鮮、通風良好的地方,避免繼續吸入有毒氣體或接觸更多的泄漏物。
如果是皮膚接觸到有毒泄漏物,應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動的清水沖洗接觸部位,沖洗時間至少在 15 分鐘以上,確保將皮膚上的有毒物質徹底沖洗干凈。對于一些具有腐蝕性的有毒物質,沖洗后還需根據其性質使用相應的中和劑進行處理,如酸性有毒物質可用弱堿性溶液沖洗,堿性有毒物質可用弱酸性溶液沖洗,但要注意避免使用強腐蝕性的中和劑,以免對皮膚造成二次傷害。
若有毒物質接觸到眼睛,應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持續沖洗眼睛,沖洗時要轉動眼球,確保眼睛的各個部位都能被沖洗到,沖洗時間不少于 20 分鐘。沖洗后,不要用手揉眼睛,以免加重傷害,應盡快前往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如果不慎吸入有毒氣體或蒸氣,出現頭暈、惡心、呼吸困難等癥狀,應立即停止活動,保持安靜,采取半臥位休息,解開衣領,保持呼吸道通暢。若癥狀較為嚴重,要立即撥打急救電話,等待醫護人員的救援。在等待救援過程中,要向醫護人員說明接觸的有毒物質種類,以便他們做好相應的救治準備。
處理完畢后,駕駛員要及時將接觸有毒物質的情況報告給運輸單位和相關部門,并按照要求進行后續的健康檢查和治療,確保身體沒有受到長期損害。
問:在山區道路運輸危險品時,遇到山體滑坡、道路堵塞等情況,應如何應對?
答:在山區道路運輸危險品時遇到山體滑坡、道路堵塞等情況,駕駛員要保持冷靜,謹慎應對。首先,要立即將車輛停靠在安全、堅實的位置,遠離滑坡區域和可能發生二次滑坡的地帶,如陡坡、危巖下方等,同時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在車輛后方設置警示標志,提醒其他車輛注意。
停車后,駕駛員要下車觀察周圍環境,評估滑坡的規模和可能帶來的危險,判斷是否有繼續停留的必要。若滑坡情況較為穩定,道路堵塞暫時無法通行,駕駛員應及時向運輸單位和當地交通管理部門報告情況,說明車輛所處位置、所載危險品的種類和數量以及道路堵塞情況,聽從相關部門的指示和安排。
若滑坡仍在繼續,存在進一步擴大的危險,駕駛員應立即撤離至安全地帶,撤離時要攜帶好重要的證件和應急通訊設備,選擇安全的路線,避免穿越滑坡區域。到達安全區域后,再次向相關部門報告撤離情況和車輛的大致位置,以便后續的救援和處理工作。
在等待道路疏通的過程中,駕駛員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和山體情況,防止因暴雨、大風等天氣因素引發新的滑坡或其他危險。同時,要妥善保管好車輛和所載危險品,防止發生被盜、被搶等情況。若長時間無法通行,要根據運輸單位的安排,配合做好危險品的轉運或其他處理工作,確保危險品的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在山區道路遇到此類情況時,切勿冒險嘗試穿越滑坡區域或自行清理堵塞道路,以免發生意外。要始終將人員安全放在首位,嚴格按照相關部門的指導進行操作。
問:運輸危險品的車輛在高速公路上發生故障,無法移動時,應采取哪些應急措施?
答:運輸危險品的車輛在高速公路上發生故障無法移動時,駕駛員要迅速采取一系列應急措施,確保安全。首先,要立即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并在車輛后方 150 米以外設置警示標志(若在夜間或惡劣天氣條件下,警示標志的設置距離應適當延長),以警示過往車輛提前減速避讓,防止發生追尾等二次事故。
然后,駕駛員要迅速組織車內人員撤離至高速公路護欄外側的安全地帶,遠離故障車輛和行車道,避免停留在車輛周圍或應急車道內。撤離后,要清點人數,確保所有人員都已到達安全區域。
接下來,駕駛員要立即撥打高速公路救援電話和當地交警部門的電話,準確報告車輛所處的位置(如高速公路名稱、公里數、行駛方向等)、車輛所載危險品的種類和數量、故障情況以及人員撤離情況等信息,請求專業救援人員前來處理。同時,要將情況報告給運輸單位,聽從單位的進一步指示。
在等待救援人員到來的過程中,駕駛員要在安全地帶密切關注故障車輛和周圍交通狀況,防止其他車輛碰撞故障車輛引發危險。若發現有車輛即將碰撞故障車輛,要及時發出警示信號,提醒其避讓。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高速公路上處理危險品車輛故障時,絕對不能在行車道內進行維修作業,也不能讓無關人員靠近故障車輛。對于所載危險品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性質的車輛,要嚴禁明火,防止引發火災、爆炸或中毒等事故。待救援人員到達后,要積極配合他們的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協助,確保救援工作安全、順利進行。